“让每个学生都绽放光彩”——仙源学校推进新质教育纪事
发布时间:2025-02-20 来源:仙桃日报

  春季学期开始,仙源学校的孩子们明显感觉室外活动时间多了:40分钟体育课每天都有,30分钟“阳光大课间”雷打不动,饭后20分钟放松成惬意时光……

  “每天运动两小时。”从这学期开始,仙源学校把这一要求从“纸上”落到“地上”和孩子们身上。

  把课堂交给学生、把轻松快乐还给孩子们,校园里除了青青芳草、朗朗书声,更有孩子们的歌声、欢笑声……仙源学校锚定特色发展目标,创新课程体系,焕新教学模式,全力推进“新质教育”,促进“五育”融合,实现“教得轻松有趣,学得新鲜有味”。

  学校校长涂阳涛说,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推行“新质教育”,激发了学生“源动力”,就能实现教学相长,培养勤学、善学、乐学的学生。

激发新质教育“源动力”

  “尊重天性,就是最好的教育。”这是涂阳涛欣赏的教育理念。他在仙源耕耘17年,从普通教师走上校长岗位。

  他知道仙源抱守孝雅教育20多年积淀起来的“厚”与“长”,也感到社会上各种“卷”带来的教学之“困”与“短”。

  去年7月,当他走上校长岗位时,就提出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三变”要求,洞悉教育发展新格局,系统推进“新质教育”。

  在仙源人看来,“双新”“双减”政策出台,教育改革日新月异。新课标和新教材,突出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新课标除了注重“双基”考查,更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原有的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要。精准研判新形势新要求,调整思路,才能保持教学先进性和课堂有效性。

  为此,学校提出了“德育引领、学习至上、科技赋能、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和“新质教育、幸福仙源、仙桃最优、湖北一流、全国知名”的三年发展目标。

  仙源倡导“六真”价值观,即:在教育上有“真热爱”、在育人上用“真感情”、在德育上下“真功夫”、在课堂上作“真改变”、在专业上做“真学习”、在目标上践“真追求”。爱学校、爱学生、爱教育事业,全情投入教育工作;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接纳并守护每个孩子的成长。

  践行“六心”工作法,即用共识凝聚人心、用榜样鼓舞人心、用问题扣动人心、用礼乐净化人心、用数据牵动人心、用情感温暖人心,坚守“孝雅立德、礼乐育人、扬长启智、艺体开慧”办学理念,培养“孝雅品格、团队精神、家国情怀、世界眼光”人才……

  把孝雅教育融入日常,激发“源动力”,转变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构建仙源教学新生态。

  ——统一思想,课堂改革落实落地。通过全校教师动员、教研组长专题研究、与重点教师谈心谈话等方法,统一教师认识。深化课改,变“分数为王”为“素养致胜”,变“以教为中心的课堂”为“学习中心课堂”。

  ——统一行动,全员参与共研共进。学校组织“学习中心课堂”专题学习,提升教师理论修养。组织教研会议,研讨创建“三三六六”模式、构建学习中心课堂等课题,让教师智慧共筹、效率共享。

  ——统一标准,人人过关同向同行。组织三轮课堂教学研究整体推进,一是名师授课,示范引领;二是分校赛课,教学实践;三是学校决赛,展示成果。全员赛课完成,学校组织“仙源好课堂”决赛,凡仙源教师,不论职位高低、年龄大小、教绩如何,人人学、个个赛。

创设五育融合“新课表”

  这是仙源学校荣誉墙2024年的“上新”:湖北省中小学首届“天地杯”师生书法大赛“优秀组织单位”、湖北省中小学书法教育“实验学校”、市首届小学生思维运动会“优秀组织奖”、市艺术节“优秀组织奖”、小学英语校园文化节“优秀组织学校”、市第十界运动会“优秀组织奖”……

  在湖北省中小学首届“天地杯”师生书法大赛中,仙源学校有7人获省级一等奖、6人获二等奖、4人获三等奖;在市第十三届艺术节上,仙源小学部申报3个节目,2个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首届小学生思维运动会上,仙源捧回10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9名教师获优秀指导教练,获奖人数全市第一……

  以“菜单式项目选择”,学校开设了管乐、科创、书法、美术、舞蹈、合唱、思维、健体、口才九大类89个社团班,丰富孩子们的课堂。2024年,在省市各项比赛中,200多名社团学员脱颖而出,斩获佳绩,也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让每个学生绽放光彩。”仙源学校把社团活动作为“扬长启智、艺体开慧”的实践平台、推进课改的重要推手,全面激活社团活动,为每个渴望成长的孩子提供舞台。

  仙源人深知,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和激发,而非简单的灌输。实施课改,从创设新课表开始,全力打造学习中心新课堂。

  ——从孝雅教育、爱国情怀、学习生活激情培养三个纬度,以微课堂撬动大德育,让德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激发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对生活有热情、对学习有激情;

  ——以语文经典阅读、数学思维训练、英语应用场景搭建为切入点,增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孩子们的核心素养;

  ——以校本课程浸润学生心灵,增强对新质教育的理念认同、模式认同、价值认同,为全方位打造学习中心新质课堂、实现“五育融合”奠定了基础;

  ——“每天运动两小时”,从“口头”到“行动”,健身活动时间纳入“学时”,成为硬性规定,使自主学习、快乐学习、高效学习成为现实。

  这是仙源孩子们课堂之外的“社团活动”:

  在艺术社团,专业教师悉心指导,孩子们专注学习管乐器演奏,学习民族舞、现代舞;合唱训练提升音乐感知能力,五彩画笔描绘心中世界;

  在科创社团,孩子认真学习编程、机器人制作、3D打印等科技知识,以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口才社团,孩子们通过演讲、朗诵、辩论等生动活泼的形式,锻炼逻辑思维、语言表达、临机应变、相互沟通能力,展示孩子们的自信从容;

  在思维社团,孩子们玩各种益智游戏,进行思维训练;健体社团,孩子们在篮球、足球、乒乓球、武术等项目上,奔跑跳跃,激情挥洒……

  社团内部的定期展演、展示和交流活动,学生们在展现成果、分享成功喜悦的同时,也彰显自信、拓宽视野、提升综合素质。构建自主学习“新模式”

  《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一课该怎么教?四年级语文老师舒艳以小组合作探究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她先组建了“研读古文、讲好俊杰故事”任务群,要求学生发挥想像力,完善课文细节,并借助插图,将故事演绎得生动有趣。

  学生按照分组,全员参与,研习课文,共同作答。在交流环节,一名同学发言,指出表演时缺少语言、动作、表情和心理表现。另一名同学表演时随即改正,一招一式,生动有趣,赢得听课教师的啧啧称赞,课堂气氛热烈欢快。

  五年级数学老师翁涛讲解《可能性》课文时,请学生演示,分析探究,从而提升学习兴趣与效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人摸球、一人记录,另外两人监督操作过程,协助计算。每组进行20次摸球试验,记录每次摸出球的颜色。

  现场演示、小组合作,同学们很快掌握了简单事件可能性的计算方法,提升了数学思维与合作学习能力,对可能性的认识更直观深刻,也更深地理解了运用,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仙源学校在课改中,确定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自学为主线”的教学格局,将学习权利还给学生,激发学生主动性、创造力,构建自主学习新模式。

  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学校创建了“三三六六”教学模式,即“三个步骤”:自主研学、合作探究、检测反馈;“三个任务”:文科类为整体感知、局部探究、深化理解,理科类为概念理解、知识运用、拓展迁移。教学“六环”,即导、思、议、展、评、检,教学“六法”,即问题导学、自主研学、同伴互学、微课助学、评价促学、精准帮学。

  “三三六六”的精髓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检测”,实操性很强。

  新教学模式突出以立德树人根本,引领学生自觉学习。过去实行高压教育,凭外力驱动,容易逼出畏学、懒学、厌学情绪;新模式注重兴趣培养,靠内驱力牵引,更能培养出勤学、善学、乐学学生。

  新教学模式铆住孝雅教育龙头,培养学生自律意识。以孝雅教育规范学生上课礼仪和上课行为,上课必行上课礼,上课礼含师生问好和班级口号。坐姿端正、回答大声、完成检测守时,这些规范让学生尊重课堂、更专注学习。

  新教学模式依托科技赋能,提高学生自主能力。引入智慧教育平台,利用平板推送微课、图文说明、学习包,搭建自学窗口,提供自学导引;同时能及时了解学情,提高评讲效率。

  新教学模式聚合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是仙源的创新,“学生教学生”已为常态。目前,学校正在尝试深层次的合作学习实践,变固定小组为动态小组、变共识为“独见”,从展示到分享、从“学会说”到“学会问”。

  初中部八(1)班语文老师顾琪芸认为,“三三六六”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老师“一言堂”“满堂灌”局面,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新模式使课堂氛围活跃,教师也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和评价。

  “小组合作架云梯,高效课堂登高峰。”九年级英语教研组长黄小芳对“学为中心,小组合作”体会更深。她认为,新课堂高度关注学生需求、兴趣与学习特点,是实现“学为中心”的有效教学形式。备课时,充分预估学生上课表现;授课时,设计场景培养“学生讲师”;作业评讲环节,除了关注学生“知其然”,更关注“知其所以然”;单元归纳总结环节,制作思维导图和积分闯关,让每名学生在小组中找到自己的角色与价值。(仙桃日报 全媒记者 晓旦)

欢迎关注仙桃网官方微信 cnxiantao   hai_xiantao
分享到:
公示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