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生命之花都绽放光彩”——市实验二小探索实践“三生教育”纪实
发布时间:2025-04-03 来源:仙桃日报

  3月31日,粤闽鄂三省15校“春之邀”联动教研活动语文专场在仙桃市实验二小举行。来自东莞的语文教师,分享了课例,作了微报告,给与会教师打开了一扇清新之窗,留下深刻印象。

  校长邵俊波认为,这场教研活动带给人最大的启示是,课堂教学要注重细节、紧扣学生习惯养成。习惯培养要贯穿课堂内外的方方面面。这也正是市实验二小正着力践行和追求的。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注重生命的教育,才是美好的教育。小学教育6年要支撑起孩子的未来,最关键的是抓好生活、生存、生命“三生教育”,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好习惯养成非一朝一夕、一时一地,而须一步一足、一点一滴做实。

“书包不回家”,快乐“小确幸”

  向芷琳、向芷瑶小姐妹,是楼栋里的一对“小喜鹊”,每天放学回家,她们喜欢到楼下院子里骑车、跳皮筋、打乒乓球。“叮叮当当”,车轮飞快;乒乓球来回蹦跳,姐妹俩尽情玩耍。在轻松愉悦的体育活动中,锻炼了身体,收获了快乐。

  她们是市实验二小复州校区201班的学生。

  市实验二小落实“双减”要求,加强作业管理,实行一二年级作业校内“清零”,以课后服务专项时段完成学习巩固,让学“书包不回家”,形成轻负、优质教育生态。

  每天放学铃声一响,一二年级的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蹦蹦跳跳地离开学校。他们肩上没有了书包,脸上荡漾着灿烂的笑容,步伐轻盈。教室里、课桌上,整齐排放着他们的书包,静静见证着一场意义非凡的教育减负转变。

  “书包不回家,并不是‘纯玩’。”副校长荣辉说,学校设计了趣味性、益智健身、实践性活动、微任务,替代书面作业,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培养创新思维、观察、动手、语言交流能力,提升“手、口、心”协调一致的能力,促进孩子身心健康。

  ——绘童趣。学习了唐诗《梅花》,201班的老师布置了这样的“作业”:根据诗意画梅花,孩子们画出了缤纷的色彩、轻盈姿态、寒冷的氛围,想象力在笔尖流淌,意趣活灵活现。学到“对称”知识,让孩子们制作手工,他们以折、剪、粘,体会对称的美和动手的乐趣。

  ——沐墨香。放学回家,彭浩东迫不及待地打开喜欢的书,在奇妙的童话与有趣的历史故事中尽情遨游。学校倡导亲子阅读,很多家长纷纷加入进来。入夜,明静灯光下,家长与孩子依偎在一起,手指划过书页,亲情伴着温馨流淌。

  ——下厨房。许多孩子化身“厨房小帮手”,挽起袖子清洗菜叶,饭后熟练地收拾桌子、清洗碗筷。在小小的厨房里,他们学会了分担家务,体会到了劳动带来的满足……

“思维训练+”,“远方”看得见

  每周五下午的第一节课,是复州校区高年级的孩子最期盼的课程。这天的课是学“24点游戏”。老师讲解了计算24点的方法,让学生练习巩固。随后,老师拿出特意准备的扑克牌,让孩子们随机抽取进行挑战。这种将四则混合运算融入竞技游戏的训练模式,很受孩子们喜欢,是学校推出的训练数学思维的常规游戏。

  “24点游戏不是简单比计算、竞速度,而是培养一种数感与策略意识,提升专注力。”副校长李世军说,学生经过系统训练,速算准确率提升,拆解复杂问题的能力增强,这是靠简单机械刷题做不到的。

  与“24点游戏”形成思维双翼的“九宫格数独”训练,则着重锻炼逻辑推理能力。从完成初级数独做起,到破解数独难题,循序渐进,在探索中进阶,孩子们关注现实的意识、解题能力、学习兴趣和信心大大增强。

  学校通过基础训练24点、九宫格数独+拓展活动“2+N”思维训练体系,开发图形推理、魔方速解等校本课程,通过班级擂台赛、校级选拔赛、参加全市思维运动会等竞赛,以赛促练,分层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思维拓展课上,“三国华容道”前站满跃跃欲试的学生。“既要考虑棋子移动路径,又要关联三国故事背景,这种古今知识结合的玩法特别有意思。”正在挑战关卡的学生说。

  课堂一角,魔尺在孩子们手中幻化为航天器、中国结等造型;七巧板专区,几何图形正被心灵手巧的孩子重组为“天问探火”的科技图景;魔方速解赛场上,3阶魔方复原纪录不断被刷新……

  “N”拓展活动丰富多彩,“N”系列创新课程引导孩子们向思维的“远方”延伸和拓展。学校创新构建“班级打擂-校级选拔-市级竞技”三级赛事机制,让每个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赛道。

  全员参与的班级擂台赛,形成“人人皆可出彩”的育人生态;校级选拔赛如同思维运动的“奥运会”,不断催生新的纪录。独特赛事体系的“鲶鱼效应”正在显现:近年参与思维类竞赛人数显著增加,思维训练社团应运而生,家长支持参与度空前提升……

  去年11月,全市首届小学生思维运动会举行。市实验二小复州、大洪两个校区各派出28名队员,参加16个项目的角逐,最终斩获11个一等奖、14个二等奖和7个三等奖。其中数独 A组个人赛、数独B组个人赛、数独B组接力赛和七巧板造型巧摆 A组四个项目以绝对优势位居榜首,两个校区团体总分分别位列全市第三名和第四名,双双荣获“优秀组织奖”。

  “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点燃思维的火种。”市实验二小正以“思维训练+”为支点,打造“基础课程夯实、拓展课程赋能、赛事平台进阶”的育人闭环,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开辟多元赛道,让每个孩子的思维火花绽放光芒。

课间新玩法,阳光童趣多

  “小皮球,香蕉梨,马兰开花二十一……”

  下午4时,市实验二小复州校区的操场上童谣清脆。202班的孩子们如灵巧的燕子,在彩色皮筋间轻盈跃动,汗水与欢笑交织成一曲动人的成长乐章。

  202班是学校“传统游戏进课间”活动的试点班。班级将跳皮筋设定为课间特色活动,孩子们玩出花样,更玩出了乐趣。学校将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教育,用30分钟阳光大课间和15分钟小课间,撬动学生全面发展大格局。

  “以前总担心孩子课间疯跑,摔了折了,或是流汗濡湿衣服感冒,现场看他们跳皮筋、编花篮,老师跟着,完全放心!”涂女士透过校门栅栏,望着女儿与同学在“跳房子”区域灵巧腾挪,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本学期开始,学校将传统体育游戏深度融入阳光课间活动:低年级跳皮筋、丢沙包、老鹰捉小鸡,中高年级玩趣味接力、集体跑操,让童趣与汗水共舞。

  在202班的活动区域,老师创新推出“闯关式”跳皮筋玩法。孩子们根据身高调节皮筋高度,从单脚勾绳到双人交叉跳,挑战关卡与童谣节奏完美契合。德育处主任文蓉介绍,学校专门编制了传统游戏指导手册,每月更新项目库,确保“老游戏”焕发新魅力。

  “安全与创意同样重要。”学校体卫艺主任肖雄伟翻开《活动预案》,其中详细标注了不同游戏的保护要领。在二年级活动区,老师特别设计“双绳缓冲带”,避免皮筋反弹误伤;跑操区域地面喷涂引导线,实现“人多不乱阵”。科学严格的顶层设计,让课间活动既活力四射又秩序井然,没有发生一起运动意外受伤事件。

  “双球”跃动,活力满满。去年5月,学校足球队、篮球队双双斩获仙桃市校园联赛亚军。领奖台上,身高180厘米的609班同学唐博瀚热泪盈眶。这个曾因学业压力差点放弃篮球的少年,获家长支持,在“晨训+晚练+社团”三线培养机制中重拾梦想。

  学校有2/3的学生懂篮球常识、会运球,每班都有篮球队;1/3的学生喜欢足球,看球、踢球。形成“阳光课间夯基础、专业社团育特长、联赛机制促提升”的体教融合体系:

  ——校队成梯队:组建15人足球队、18人篮球队,并配备专职教练团队;

  ——联赛常态化:每学期举行36场足球赛、38场篮球校级联赛。校园天天有赛事,学生看、家长赏、教师评。

  “学校体育不单是竞技,而是孩子的成长必修课。”邵俊波说。数据显示,实施课间改革后,学生肺活量优良率提升,近视率下降,实现了“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邵俊波设想,从下学期开始,将把控制学生近视率纳入教师绩效考核,目前正在考虑工作方案。

分层次研修,激发新动能

  如何推进学校“三生教育”?课改如何落地?

  活动时间做“加法”、学习时间做“减法”,课堂如何提质增效?

  怎样激发教师队伍的内生动力?

  市实验二小以一场静水深流的教师成长变革给出清晰答案。学校通过分层研修、精准培养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构筑起覆盖全员的成长体系,让不同教龄、不同学历背景、不同学科的教师在专业进阶中实现教学能力的“破圈”生长。

  “一题多解不仅要关注解法数量,更要引导学生探究量与量变化的联系,从而发现数学的本质。”在学校不久前举行的数学高级研修班第三期活动中,奥数高级教练文昌才以“鸡兔同笼”问题为引,带领教师们拆解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新思路。

  “鸡兔同笼”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建立思维模型,不论是“假设法”“画图法”,还是“方程法”,都要让学生弄明白“鸡兔”数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研修班上,文昌才不断启发听课教师。

  作为研修班导师,他设计了“理论研修+实战演练”的进阶课程:从新课标解读到动态化呈现两数差规律,从填数游戏设计到跨年级作业统筹,三轮研训直指教学难点疑点痛点。

  这种“精准”把脉、重点解析,在语文研修班同样呈现。省级特级教师向爱平以“毕业班记叙文阅读提效”为切口,搭起“教师试水—专家把脉—示范引领”的闭环教学体系。六年级语文组在集体备课时,曾为“信息提取能力培养”讨论多次,向爱平以《那个星期天》为例现场重构课堂:将静态习题转化为情景演绎,用思维导图搭起阅读支架,让抽象能力训练变得可感可及。

  教师袁晓玲分享的成长轨迹,印证了分层培养的实效。在执教《搭船的鸟》时,她数易其稿:刚开始试讲,过分追求环节完整,忽略了学生观察力培养;经研修提升后,查找资料,丰富课件,却在课堂生成环节“卡壳”;后又接受建议,“以学生问题驱动教学”,让学生拍摄小区、校园飞鸟,自主提出观察问题时,课堂立刻活泼起来,生动有趣。

  走进学校教研室,“教师成长图谱”清晰可见:新教师“强基”、骨干教师“支撑”、名优教师“领航”,“三级体系”环环相扣,引领能力提升。学校建立阳光评价体系,跟踪、科学评价学生素养发展,催生、巩固教学焕新。正如邵俊波所说:“当每位教师成为创新因子,学校自然成为教育改革的活力载体。”

  从“大水漫灌”到“小水滴灌”,从“单兵操练”到“集群创新”,市实验二小以系统化的教师专业成长,绘制出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图景。在这里,每一次研讨都是思维的觉醒、创新意识的唤醒,每名教师的提升都为课堂注入源头活水,这正是教育创新的动人底色。(仙桃日报全媒记者 晓旦)

欢迎关注仙桃网官方微信 cnxiantao   hai_xiantao
分享到:
公示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