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民:办好“劳动课”需各方共同努力
发布时间:2022-05-30 来源:仙桃周刊

  近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通知》,从今年秋季开始,劳动课将成为中小学一门独立课程,并对中小学生不同学段制定了十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如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电器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服务性劳动包括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两个任务群。通知内容一经发布,很快引起家长们的热议,并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好评,很多家长高兴地说:“劳动课终于又回来了,这是学校补短板、学生补劳动、不让学生当生活白痴的好举措。”

  通知把中小学生劳动课分成四个学段。第一学段是小学1-2年级,要求教育学生懂得人人都要劳动、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道理,学会个人物品的整理与清洗、居室与教室的保洁,帮助家长择菜、洗菜等。第二学段是3-4年级,要求学生学会做凉拌黄瓜、水果拼盘,学会蒸、煮的方法,如加热馒头、包子,煮鸡蛋、水饺等。同时教育他们劳动光荣、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道理。第三学段是5-6年级,教育他们认知“业精于勤荒于嬉”的道理,初步掌握家庭饮食烹饪的技能,制作简单的家庭餐,如西红柿炒鸡蛋、炖骨头汤等,还会设计一种营养食谱。第四学段7-9年级,教育学生明白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主动承担部分家务劳动,适当体验金工、木工、电子、陶艺、布艺等项目的劳动过程,能够独立为家庭的中餐或晚餐做几道菜。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人生两件宝,双手和大脑,一切靠劳动,生活才美好。”此次教育部公布的中小学生劳动课分段标准,就是强化了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发扬了中华民族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奋发有为的传统美德,对培养青少年长大后成为有用之才具有积极的作用。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一些中小学生在家长宠溺下,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惰性,四肢不勤、五谷不分成为普遍现象。很多中小学生被宠得没有洗过一次衣、刷过一次碗、拖过一次地。不少家长感叹,孩子们生活自理能力如此差,走上社会后如何让大人放心?中小学生存在的这一共性问题,除了家庭教育有责任外,与学校重智轻劳、分数至上的评价体系有很大关系。

  现在教育部公布劳动课程标准,就是要解决过去重智轻劳出现的问题。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设立劳动课程,把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理念铭刻在心,树立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意识,这对于中小学生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自律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至关重要。办好劳动课,除了学校的重视、教师的努力外,更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要抛弃溺爱孩子的错误倾向,引导孩子承担一部分家务,鼓励孩子假期参加一些农村劳动,体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训。只要校方与家长共同努力,全社会形成共识,中小学的劳动课必将会越办越好。(仙桃周刊特约评论员 周新民)

欢迎关注仙桃网官方微信 cnxiantao   hai_xiantao
分享到:
公示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