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纪检监察机关聚焦食堂安全监管、膳食经费使用、食材采购流程、数字平台运行等“校园餐”关键领域,打出一套“监管+整改+规范”的组合拳。
“校园餐”涉及面广,且关系到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其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我市对“校园餐”的监管,从单纯的食品监管上升到纪委层面的把关、亮剑,这充分彰显了“校园餐”安全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敏感性与迫切性。维护“校园餐”安全,需全程公开透明,做到标本兼治、疏堵结合。
硬件与软件并重,优化“校园餐”外部环境。今年暑假期间,市教育局对硬件设施较差的学校食堂进行改扩建,并在全市86所中小学校的97个食堂中,全部建成“数字食堂”平台。各学校食堂不仅场地更宽敞、设施更齐全,食品安全管理也更规范、有效。从硬件到软件的全面升级,让“校园餐”的就餐环境与就餐体验得到极大优化和提升。
采购与加工透明,呵护“校园餐”内在品质。食材采购是食品安全的源头,唯有真材实料、货真价实,才能让学生吃得平安、健康。如果为一己私利以次充好、以劣充优,便会埋下安全隐患,危害学生健康,损害其切身利益。全市中小学食堂通过公开招投标,统一进货渠道,便于集中精力重点监管,从源头上把好学生“入口关”。与此同时,借助“明厨亮灶”监管体系,实时监控并规范食品加工全流程。从食材采购、入库到加工、烹饪的全链条透明化操作,使食品安全全程可溯、可控。
疏导与警示结合,斩断“校园餐”利益链条。今年以来,市纪检监察机关受理“校园餐”问题线索56条,立案31人;查处腐败和作风问题76件。这些数据既反映出党政部门在整治“校园餐”问题上敢于动真、碰硬的决心与意志,也从侧面说明,仍有少数人把手伸向“校园餐”,在学生的饭碗上动歪心思。我们需通过举案说法,让部分利欲熏心者心存敬畏、迷途知返。
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和“防腐剂”。要让孩子们吃得安全、有营养且经济实惠,就必须把“校园餐”置于阳光之下,实现操作过程全透明、监管执法常态化。期待“校园餐”专项整治行动,能为孩子们的餐桌安全撑起一道坚实有力的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