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魁:筑牢禁烧“防火墙” 全力守护“仙桃蓝”
发布时间:2025-10-17 来源:仙桃周刊

  近日,我市“蓝天卫士”秸秆禁烧视频监控系统新增的46个高空瞭望监控点位调试完成,并正式启用。为持续巩固提升大气污染防治成果,今年我市启动“蓝天卫士”新一轮点位扩容升级,新增设46个高空瞭望监控点位,重点覆盖乡镇结合部、交通干线及传统监管盲区,构建起一张密度更大、视野更广、反应更快的“立体化”秸秆禁烧管控网络。

  众所周知,秸秆禁烧是大气污染防治的“硬骨头”。过去,每到秋收季节,我市在秸秆禁烧巡查工作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但由于秸秆焚烧点多面广,监管效果并不理想。传统的“人海战术”往往存在监管盲区与滞后性,很难及时对秸秆焚烧行为做出反应。我市近期新增46个高空瞭望监控点,通过“蓝天卫士”系统构建“立体化”管控网络,正是以科技赋能破解治理难题的生动实践。这一举措不仅有效提升监管效率,更彰显环境治理的精细化与智能化趋势。

  技术赋能,织密“360度无死角”监管网络。我市新增点位覆盖乡镇结合部、交通干线等传统盲区,依托360度旋转高清设备,实现秸秆焚烧的自动识别、抓拍与实时报警。相较于人工巡查,高空瞭望可24小时不间断扫描,系统数据实时回传至市生态环境局大数据管理平台,形成“发现—处置—反馈”闭环,将火情遏制在萌芽状态。毫无疑义,当秸秆禁烧出现异常情况时,“蓝天卫士”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处置、反馈,其监控网络触角更广、反应更迅捷,这种先进的技防手段能大幅压缩违规焚烧空间。

  源头治理,坚持“堵疏结合”长效发力。秸秆焚烧之所以屡禁不止,根源在于秸秆“利用出口不畅、政策激励不足、法规支撑缺位”。因此,我们必须创新工作方法,通过“宣传引导+产业转型+资源利用”组合拳,从根本上减少秸秆焚烧隐患。例如,开展秸秆还田监测试验,系统评估不同还田模式的生态效益,为全市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企业+收储点+农户”模式,有效促进产销衔接,推动秸秆就地实现饲料化、基料化和肥料化利用,全面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探索出一条绿色循环、效益共赢的治理新路。

  健全机制,实现“标本兼治”高效守护。秸秆禁烧必须坚持标本兼治,推动秸秆禁烧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一是实行包保责任制,传导工作压力、强化责任落实,切实解决重点区域秸秆禁烧治理不佳、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二是完善考核机制,将禁烧成效纳入镇村年度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考核,对连续通报火点的镇街实行“一票否决”,并扣减禁烧工作经费;三是建立奖惩制度,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对禁烧工作表现突出的镇村和个人给予表彰,同时鼓励群众举报违规行为,查实后给予一定物质奖励,激发全民参与热情。

  守护蓝天白云,人人有责。我们要着力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常态化工作机制,持续完善“人防+技防”监管体系,筑牢秸秆禁烧工作“防火墙”,以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举措、更大的力度,全力守护“仙桃蓝”,为改善县域空气质量、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仙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欢迎关注仙桃网官方微信 cnxiantao   hai_xiantao
分享到:
公示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