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4载,用坚守诠释大爱
——记仙桃楷模、郑场镇中心小学教师吴红梅
18岁中师毕业,24年来,她坚守在偏远乡镇的三尺讲台上,像烛火一般,释放明亮与温暖。
她,是仙桃楷模、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市级公开课竞赛一等奖获得者、郑场镇优秀教师、镇师德标兵、中心小学教师吴红梅。
24年如一日,默默耕耘
人如其名。吴红梅人清如梅,脸上带着恬淡的微笑。从十八、九岁时“姐姐般的老师”,到如今“妈妈一样的老师”,改变的是年龄、容颜,不变的是她温柔而坚韧的内心。
“郑场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能为家乡的教育出一份力,是我的荣幸,也是我的责任。”吴红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她扎根郑场镇中心小学,一路成长为优秀班主任、小学数学高级教师、教务主任。
年轻时,拼的是青春理想。有了家庭、孩子,就得有更多现实考量。儿子考上城区高中后,她工作日守在学校,周末搭客车到城区租住房里陪伴孩子。她常对儿子说:“妈妈是有点亏欠你,但对得起学生。”好在儿子非常理解,如今已考上理想大学,成为了她的骄傲。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乡镇孩子纷纷选择进城读书,农村学生流失日趋严重。留下来的多数是留守儿童,因为无人管教,学习成绩、行为习惯都比较差。面对这样的教学现实,吴红梅对自己要求更高,以身作则,精益求精教书育人。
她说,我们要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可塑之材。只有我们自己信心十足、充满希望,乡镇的教育才有希望。
由春华到秋实,爱心弥坚
班上一名插班生,起初总是不交作业、成绩排倒数,还经常欺负同学。吴红梅几次三番对他说服教育,可收效甚微。她不放弃,趁周末去家访。原来,孩子从小父母离异,家里只有身体羸弱的爷爷相依为命。吴红梅越发坚定决心要帮扶这个孩子。此后,她上课总是“多看一眼”“厚爱一层”。
多年的教书生涯中,吴红梅关爱过太多这样的学生。冬天,她挤出工资,给家境贫困的孩子买手套、围巾、取暖器。夏天给留守孩子发雪糕、电风扇。至于本子、笔、课外书,更是经常“奖”给学生。她给女生梳头发、冲糖水、用心倾听女孩们的“悄悄话”;给不听话的男生整理衣服、钉扣子……讲台上,她是循循善诱的老师。生活中,她是耐心细致的姐姐、妈妈。
大爱无言,一路芬芳。走在郑场集镇、农村,吴红梅老远就被人亲热地呼唤着:“吴老师”。对此,她无限欣慰也无比感恩,“我只是做了分内事,大家却给我这么高的评价、信任,我只能以更加优秀的工作来回报。”
爱岗敬业乐业,争做标杆
吴红梅坚信,学高方为师。教师应该是学识渊博且教学有方的,要教好学生,先要打造好自己。
她常向本校优秀教师请教,去校外“蹭课”,自费订阅《爱心与教育》《小学数学教师》《小学课堂优秀案例》等专业书刊,长期琢磨学习名师教学视频。慢慢地,她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严慈相济、深入浅出。
早晨7点多进班,晚上7点多才能改完作业。中午照看学生午休,面批面改、培优补差,对个别孩子谈心疏导,吴红梅乐此不疲。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吴红梅获得了诸多认可:连续四年获评郑场镇优秀教师,“五优”作品、论文《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教学设计《认识时间》获得市级一等奖等等。因多年如一日关爱贫困留守儿童,她获评仙桃市脱贫攻坚工作突出个人、2022年第一季度仙桃楷模。
面对成绩和荣誉,吴红梅淡泊恬静。她说:“我要更加努力、全方位修为自己,才对得起肯定,对得起跟我一样坚守在偏远学校的学生。”(仙桃日报全媒记者 张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