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罗女士忐忑不安地走进仙桃荣怀复读中心的校长办公室,小心翼翼地咨询校长李世刚:我儿子能复读吗?
罗女士的儿子今年高考分数刚刚300出头,而荣怀复读中心对外公开的最低分数线为350分。罗女士建议儿子读一所高职高专,学一门技术,日后好就业,“读书的终极目的还是就业”。但儿子坚持要复读,因为高考时有一门考试直接弃考,他不甘心。
这些天,第一波高考录取通知书陆续开始发放,有些考生被心仪的大学录取,有些考生却离期望值甚远,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是否选择复读,选择在哪复读?和三伏天的太阳一样,考验着家长与考生。
巅峰时期60个班“一周就招满人”
7月15日,仙桃荣怀复读中心正式开学,120多名复读生带着复杂的心情,重新走进课堂,迎战来年的高考。
据了解,今年高考,仙桃荣怀复读中心200多人参考,最高分639分,增加78分;总分增分50分以上的学生有近60人;最高增分125分,由413分增长到了538分。在李世刚看来,学校将复读生统编成班,学生们的思想基础、心态、目标一致,更有助于提分圆梦。
李世刚说,复读生的招生工作将一直持续到9月。目前学校已组建4个班、120多人,比去年同期减少30人。
荣怀复读中心副校长袁铁平说,这些年复读生人数一直在减少。十几年前,学校“一周就招满人,高考分数太低的还不要”。巅峰时期,“100多人揣着一本的录取通知书来复读”。
仙桃荣怀复读中心的前身是仙桃沔州中学,曾是享誉荆楚的“复读航母”,每年招收复读生两三千人,高峰时期接近4000人。
市教育局基教科科长朱道兴2009年至2012年曾担任沔州中学校长。据他介绍,2000年复读方兴未艾,市教育局组建复读中心,2004年冠名沔州中学。
沔州中学风光时,理科平均增分100分,文科平均增分80分;培养出清华骄子高阳、湖北文科状元周帅。由于骄人战绩,这里声名远播,全省复读学校唯沔州中学马首是瞻,天门、汉川、十堰、恩施等全省各地复读生慕名前来,在仙桃圆自己的大学梦。
袁铁平告诉记者,拐点出现在2013年,那一年沔州中学改制,由荣怀正式接手,学生人数锐减至1000余人,2014仅招收600余人。此后,复读生人数持续下滑,近几年以来一直徘徊在300人左右。
仙桃一中高中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四年来,学校每年仅招收一个复读班。此前,学校每年招收两个理科复读班、一个文科复读班。文科复读曾一度风光无两,“文科复读去仙桃一中”,曾是仙桃市民的“共识”。
新高考带来新变化
是什么原因导致复读生人数锐减?
在罗女士看来,如果不能考取211、985的本科学历,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当下,复读是没意义的,不如直接读高职高专。条条大路通罗马,通往成功的道路不止名校一条。有一门技术傍身,也是养活自己的一种方式。
袁铁平认为,主要是“家长更理性,学生更惰性”。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不高,“考的哪样是哪样”,孩子健康就好。在很多人看来,高校扩招后,考上本科已经很不错了,没有必要复读;考上高职高专提升空间也不大。同时部分家长认为当下学历贬值,专科、本科就业时没太大区别。
学生复读动力不足。以前学生读书是为了改变命运,现在不少学生家庭条件比较好,尽管高考不理想,但仍选择“躺平”,缺乏“再来一盘”的意志和毅力。前些年复读生身上那种“冲一本,冲名校”的凌云壮志已很少看到。
在袁铁平看来,面对“新高考”“新教材”“新课程方案”,学生两极分化明显,部分学生物理、化学难入门。新高考选拔功能突出,考察学生创新能力、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命题方式改变,“无问题不命题”“无情景不命题”。以往传统的、机械刷题获取高分的几率大大降低。此外,市教育局明文规定公办学校不得招收复读生,为学校生源提供了一定保障。
朱道兴很早也注意到新高考对复读生态的影响。他认为,一方面,新高考后命题方向改变。原来的高考是“知识立意”,现在是“素质立意”,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品质、综合素养,“说白了,考察的是学生12年的素质和能力”。靠一年“时间+汗水”“题海战术”显然不能解决问题。复读效果不大,成绩提升空间不大。
另一方面,随着高校不断扩招,高校建设速度加快,优质院校无论是规模、还是学科门类都在不断增多,能吸纳更多高中毕业生就读。经济蓬勃发展推进教育选择多元化
特级教师张礼金说,随着经济的持续繁荣与就业市场的日益多元化,学生与家长在高等教育路径的选择上展现出了更加理性和开放的态度。
在他看来,仙桃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浪潮下,不仅为本地学子铺设了宽广的就业前景,而且开辟了畅通的人才回流渠道。这一积极变化使得学生与家长日益意识到,即便不选择复读之路,通过接受民办本科或专科教育后,他们依然能够依托仙桃本地蓬勃发展的经济环境,或是利用遍布全国的仙桃籍人才人脉网络,获得丰富的职业发展资源与成长机会。
张礼金说,经济上的支撑与心理上的安全感,促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重新评估复读的必要性,转而选择直接步入大学校园,即便面对并非理想中的学府,也能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拥抱未来的学习与挑战。这种转变不仅体现了学生与家长对仙桃市经济发展潜力的信任,也彰显了在教育选择多元化背景下,他们对个人职业规划与人生道路的新思考。
在朱道兴看来,仙桃复读生为何不多,还与仙桃“开放开明,尚德尚进”的城市精神有关。仙桃人思想开放,精明,善变通,懂得“行行出状元”,不呆板地追求单一目标。
朱道兴认为,高考并非是“一考定终生”,学生在高考的遗憾可通过后期的努力来改进和弥补。如对于学历不满意的学生,也可通过“二次考试”“三次考试”,即考研考博,改变个人的学历。
重新审视复读的价值
张礼金注意到,复读,这一曾经被视为“背水一战”的选择,已不再是众多学子的唯一或首选出路。过去数年,复读人数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但今年浙江高考复读率的小幅回暖,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思考空间。
张礼金认为,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AI、高科技、关键技术领域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企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也催生了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迫切渴望。这一背景下,部分学生开始重新审视复读的价值:他们选择通过复读来深化专业知识,提升个人竞争力,以期在未来激烈的职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为个人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石。
朱道兴认为,不少孩子选择复读的主要原因是上好大学、名校的心比较强,与当下的就业市场环境有关,一些用人单位非985、211高校不要。这种就业导向拴住了考生的名校情结。
张礼金认为,新高考制度的深入实施,在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深刻的变革浪潮,对教育体系的全方位升级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仙桃高中教育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目前尚显不足,这一短板在师资配备与教育资源相对有限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学生们在自我认知的深度挖掘、社会环境的全面理解以及对大学与专业的精准把握上,常感力不从心,难以构建出既清晰又具体的学术目标与职业蓝图。
他说,此种局限性不仅限制了学生深入探索高等教育的广度与深度,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他们追求心仪学府、理想专业以及未来理想城市生活的热情与动力。因此,我们要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加快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强化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力度,夯实家庭、社会、学校共育的基石,同时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通过这些举措,我们将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多元化需求。
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复读?袁铁平说,三类学生适合复读:
有强烈复读欲望的考生。这类学生往往对高考结果心存不甘,想通过一年的努力拼搏,争取明年考上理想的高校,这类学生有冲劲,适合复读。
高考发挥失常的学生。这类学生在高三有一定基础,通过一年的复读,能调整好自身心态去参加考试,分数能得到提升,复读比较有意义。
有学习潜力的学生。这类学生学习能力不差,只是在高中阶段,没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通过一年的努力后,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令罗女士感到欣慰的是,这些天,儿子穿梭于同学的各式升学宴,一家也没落下,“心态特别好”。(仙桃日报 全媒记者 晓旦实习生 田思怡)